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

情感衝擊改變女人的大腦

研究顯示,在一段親密關係結束後,對女性所造成情感上的衝擊,會引起大腦的改變,這種改變可在MRI掃描中看見。

首席研究員,德國Tubingen大學醫學中心的Arif Najib醫師指出,這項針對悲傷與沮喪之間所做的關聯性研究,為女性開啟了一扇新窗;他的研究於《美國精神醫學期刊》中發表。

一般而言,分手後,女性在情感上所受的創傷比男性來得強烈;而長久以來,這一點即是個疑問:為什麼未解的悲痛,會增加某些人臨床上憂鬱的比例,而其他的人則會康復?是否悲痛是憂鬱的序曲,抑或悲痛有著不同的程度,這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。

他表示,在憂鬱時,可能對處理悲傷、分離和傷慟的一般迴路機轉,有失能的狀況發生。

然而,Najib指出,悲慟是很難去研究的,因為它會隨著時間而消褪;其它的研究試過詢問自願者回顧痛苦難堪的事件,以「重製」悲慟;但是由於這是回憶印象中的事,而非當下立即感受,因此這種重製的效果沒有這麼強烈。

好聚,不好散?

在這項研究中,Najib研究團隊挑選了11名女性自願參與者,她們還處在分手的傷痛當中;大多都還沒辦法走出傷痛,而這則是嚴重憂鬱症的風險因子。

Najib研究團隊觀察這些參與實驗的女性,在想著她們前男友情景時的大腦掃描,接著,當這些女性在想著其他認識差不多長度時間的人時,研究人員也對她們做了大腦影像掃描。

在研究進行期間,這些女性仍無法從分手的傷痛中走出來,不過,大部份都解決了沮喪的症狀。

他在報告中指出,仍然對分手心有餘悸的女性,大腦有最大幅度的改變;即使大腦中有許多和悲傷有關的區域活動增加了,但她們在杏仁核的部位,也就是大腦中和情感、動機和注意力的部份有著較少的活動產生。

他進一步解釋,與焦慮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相似的徵狀發生了,也就是杏仁核部份的活動力變少了。

Najib研究的貢獻在於,分手後關於悲傷和憂鬱間的相關性,為未來更進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礎。

沒有留言: